氮、磷、鉀與合理施肥的關系
氮磷鉀化肥入土后,一般有三個去向:一是被作物吸收;二是養分損失;三是土壤殘留;其中也包括生物固定和土壤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關鍵是減少養分損失。它與合理施肥的關系非常密切。
1、氮肥 其損失途徑有:氮的揮發損失,硝酸鹽的淋失,以及反硝化作用引起的脫氧損失。這就是氮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一般只有35%左右。生產上采用氨態氮肥深施覆土,硝態氮肥不作基肥施用,以及氨態氮肥必須施到水田的還原層等,都是減少氮素損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2、磷肥 與氮肥不同,磷肥肥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被土壤固定。一般磷肥的當季利用率只有10-25%。被土壤固定了的磷酸鹽在不同條件下可以慢慢釋放出來,供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磷肥的后效很長。磷肥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小,因此作為基肥施用。生產上常采用集中施用,分層施用,與有機肥料配合施用等措施,都是為了減少土壤固定,提高其當季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3、鉀肥 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余下的鉀離子很快被土壤膠粒所吸附,暫時儲存起來。土壤中的鉀,一般不會損失。所以它的當季利用率較高,可達40-50%。生產上為了防止土壤干濕交替增加土壤對鉀的固定,常把鉀肥作為基肥并施到根系密集的濕潤土層中,以減少鉀的固定,對固鉀能力強的土壤,鉀肥不宜過早施入,一般在播種前施入播種溝中,以提高其利用率。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按照肥料的性質,采用正確的施肥方法,就可以減少化肥中養分的損失,從而提高化肥利用率。
- 上一篇:陜化公司榮獲“省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示范單位”稱號 2017/2/20
- 下一篇:水溶肥這樣用,效果翻兩倍! 20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