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土壤團粒結構,解決土壤板結問題
解決一個農民在實際種植中經常遇見的問題,什么是土壤板結,土壤板結了怎么辦,什么樣的土壤結構才最適宜作物的種植。 首先,土壤板結是一種不適宜作物生長的土壤狀態,那么,什么樣的土壤狀態適宜植物生長呢?答案是維持土壤良好的團粒結構,團粒結構土壤能保證植物根的良好生長,適于作物栽培。 1.土壤板結與土壤團粒結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到底什么是土壤板結,什么是土壤團粒結構。 1.1土壤板結 土壤板結的定義是這樣的:土壤表層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的現象。 ? 這句話看上去十分的模糊,簡單來說就是,土壤本來是有一個十分適宜作物生長的土壤結構的(團粒結構),而在降雨、灌水、大量化肥的使用、連續不合理耕作的情況下,土壤原有結構遭到破壞,從而使土壤失去了保水保肥通氣的能力,致使土壤在失水后成塊狀,嚴重時會產生土壤龜裂的現象。 1.2土壤團粒結構 土壤團粒結構的定義是這樣的:土壤團粒結構是由若干土壤單粒粘結在一起形成為團聚體的一種土壤結構。因為單粒間形成小孔隙、團聚體間形成大孔隙,所以與單粒結構相比較,其總孔隙度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則保持通氣,團粒結構土壤能保證植物根的良好生長,適于作物栽培。 ? 這句話看上去也是十分的不清楚,我們可以結合上面的示意圖看一下。土壤的團粒結構是由一個個土壤團粒單元組成的,每一個團粒單元都是土壤顆粒、礦質元素、有機質、空氣、水分所組成,團粒結構中大的空隙用來保障土壤中空氣的流通,而較小的空隙則是土壤保持水分的場所。 2.土壤板結的危害 隨著化肥作用的廣泛的宣傳,化肥早就被廣大農民所接受,甚至被當成了豐收的保障,然而,物極必反,近些年隨著大量化肥的使用,化肥的危害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提起,特別是大棚蔬菜土壤板結的問題十分的嚴重,然而很多農民對土壤板結的危害認識還不是特別清楚,土壤板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2.1有機質 有很多的研究都表明,每向土壤中施1份的氮便有25份的碳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消耗,所消耗的碳素來源于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含量低,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2.2礦質元素 過量使用化肥會導致土壤團粒結構中的礦質元素與肥料中的礦質元素發生置換,破壞土壤團粒結構,同時影響根部對礦質元素的吸收。例如當磷肥過量施入時,磷肥中的磷酸根離子與土壤中鈣、鎂等陽離子結合形成難溶性磷酸鹽,既浪費磷肥,又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 2.3空氣 土壤板結后,團粒結構消失,其中的輸氧通道自然也就消失了。不利于根部的呼吸作用,輕微時不利于養分吸收,嚴重時可能導致根部腐爛,整株死亡。 2.4水分 土壤板結后,團粒結構中的毛細通道消失,土壤保水能力降低,直至失去保水能力。 3.土壤板結治理與恢復土壤團粒結構 土壤板結的主要成因就是過量使用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引起的,因而,要想恢復土壤的團粒結構,減少使用化肥,增施有機肥必不可少。 3.1增施有機肥 增施有機肥,如豬牛欄肥,不僅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肥、透氣、調溫的性能,而且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蓄肥性能和對酸堿的緩沖能力,防止土壤板結。 3.2秸稈還田 農作物秸稈是原始的有機肥源,秸稈粉碎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為土壤微生物活動創造良好環境,有利于有機質分解、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3.3適度深耕或免耕 當深松深度大于30厘米時,可打破犁底層,加厚土層厚度,改善耕層構造,從而防止土壤板結。有條件的地區采取免耕覆蓋的方法,盡最大努力減少不必要的土壤流失,以保土壤結構不遭破壞。 3.4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的施入量 依據土壤化驗結果配方施肥,通過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做到缺素補素,這樣化肥施入土壤是不會使土壤板結的,也減少了不合理的投入,從而增加經濟效益。
- 上一篇:獼猴桃果園春季施肥五要點 2017/3/8
- 下一篇:復合肥:硝硫基 硫基 氯基 尿基區別在哪? 2017/3/8